界面新闻记者 |
2025年7月1日,生态环境部发布消息,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全面完成对5省区和3家央企的督察进驻阶段工作。
经党中央、国务院批准,第三轮第四批8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25年5月26日至28日陆续进驻山西、内蒙古、山东、陕西、宁夏5省(区),以及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、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、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3家中央企业。
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《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》印发实施后的首批督察。根据工作安排,督察进驻时间为1个月。进驻期间,各督察组分别设立专门值班电话和邮政信箱,受理被督察对象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来信来电信访举报。
生态环境部表示,各督察组严格执行《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》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坚持服务大局,坚持系统观念,坚持问题导向和严的基调,坚持精准科学依法,统筹经济发展、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,明确督察方向,把握工作节奏,突出工作重点,努力发现问题,推动解决问题。
各督察组坚持动真碰硬,深入一线、深入现场,查实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,核实一批不作为、慢作为,不担当、不碰硬,甚至敷衍应对、弄虚作假等问题,坚决反对打着环保幌子搞“一刀切”和问责泛化、简单化以及以问责代替整改。此外,各督察组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,按照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部署要求,不断改进和优化督察流程方法,减少资料调阅、精减谈话范围,轻车简从、直奔一线,切实减轻基层负担。
生态环境部透露,截至2025年6月28日,各督察组共收到群众来电、来信举报23311件,受理有效举报17880件,经梳理合并重复举报,累计向被督察对象转办14066件。被督察对象已办结或阶段办结9213件。对已经转办、待查处整改的群众举报问题,各督察组均已安排人员继续督办,确保群众举报问题能够查处到位、整改到位、公开到位。
界面新闻注意到,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期间,共分四批发布了10件典型案例。
其中,山西省晋中吕梁等市违规取水用水问题,山东省东营市河道管控不到位问题,陕西省宝鸡铜川等市水资源管理粗放问题,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毁林毁草问题,陕西省榆林市水土流失治理问题,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非法开采矿山问题,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大气污染防治问题,山东省淄博德州等市大气污染防治问题,山西省临汾长治等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问题,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城市生活污水直排溢流问题等被点名。